凌宇文集 第2卷
作者: 凌宇著
ISBN:978-7-5404-7799-8
关键词: 文学评论-中国-文集;古典诗歌-诗集-中国-当代;古典散文-散文集-中国-当代
页数:515
出版社: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发现《凌宇文集 第2卷》在 2025-10-29 可全文阅读或下载。
图书简介
《凌宇文集》(4卷)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的大都是凌宇先生旧作,几乎涵盖了先生学术生涯的全部著述。 第一卷以2005年出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修订本)为原本。相较于1985年问世的三联版,2005年的修订本保留了原书框架,增订了“沈从文生平及其创作中一些必须论述而当时未能论及的方面”,包括:沈从文1949年以后的人生经历;对《月下小景》集和《看虹录》的专题论述;对散文集《烛虚》的论述。由于为原书体例所限,增订部分无法对沈从文创作的转型作更集中深入探讨,但也显示出凌宇先生后来对沈从文创作及思想的进一步思考。不难看出,增订的这几个方面,也是近十多年来沈从文研究领域的持续增长点。与2005年版不同的是,这次出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附录部分仅收入了《风雨十载忘年游》,增加了《重返大自然:沈从文先生骨灰还乡记》和《沈从文和夫人张兆和》。《重返大自然》可说是《风雨十载忘年游》的续编,《沈从文和夫人张兆和》与后来所作的《莺啼序 沈张墓地感怀》(收入文集第四卷)可作互读。 第二卷为《沈从文传》,保留了旧作面目,未做改动。 第三卷包括“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沈从文散论”,主要收录了在沈从文研究及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论述,并附有“凌宇访谈录”4篇,于中可见凌宇先生对自己学术生涯的总结和思考。 第四卷分四个部分:“文学‘湘军’杂谈”是在原论文集《重建楚文学的神话系统》基础上编订的,收录的是80年代“寻根文学”兴起之时,所作的当代文学评论。第二部分“序跋集”所收一是为编订的各种沈从文集子所作的前言、后记,也有为他人著作所写之序。第三部分《符号——生命的虚妄与辉煌》即90年代对《三国演义》阐释的一部学术著作。尽管凌宇先生多次称弄当代不过是“友情演出”,所论主体也是文学“湘军”,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更是出于“偶然”,但在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的研究跨越中,实显现凌宇先生一贯的学术理路:由沈从文研究始的人文立场与文化人类学研究视角。其所作的理论探讨,如对“寻根文学”从文化角度关注人的存在的思考,由《三国演义》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对“20世纪以降的民族文化—伦理的重构与当下民族伦理失范”的隐忧,至今看来,仍不无意义,因此,“虽为‘客串’,也还不悔”。本卷第四部分收入了凌宇先生创作的古体诗文及部分诗稿手迹。近年来,先生称自己在学术上已“淡出江湖”,转而潜心书法和古体诗词创作,且愈写愈有味道。尽管一为学术,一为创作,乃至与文学有隔的书法,但三者间实息息相通。凌宇先生的诗文,题材多取自湘西,精神上亦贯以多年来对沈从文及“湘西世界”的思想情感。至于书法,先生亦感到“作为一种艺术,这两者(书法和文学创作)内在完全是相通的。”“笔法的轻重等,甚至与古典诗词中的平仄音韵有某种联系”。 综观文集四卷,皆保留了旧作原貌(05年《从边城走向世界》仅增订,其余部分一律未作修改)。尽管凌宇先生后来多次谈到,他在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两部重要著述:《从边城走向世界》还“带有刚刚从文革阴影下走出来的那一代人的特征”,《沈从文传》“未能从深处把握沈从文的精神情状”,但这些都不掩其学术价值,这价值不仅在于其具筚路蓝缕之功,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许多具本质意义的命题,如对沈从文独特性品格的阐释、对沈从文及其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充分认识,奠定了之后直至现在沈从文研究的基本格局,尤其是关于沈从文独特的少数民族气质和湘西民族历史命运的深切体悟,是至今为后来者所不及的。 其二,刻意保留原作面貌,其用意也正是“让原有的长处与局限并存,以让后来者明白我们这一代当时所处的,是怎样一个历史语境”。翻阅四卷文集,不难产生一种重返“历史现场”之感。凌宇先生曾称我们这一代(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60年代大学毕业,且大多是“文革”后恢复研究生招生的第一二届研究生)为“历史中间物”,“既担当着上两代研究者馈赠给我们的学术资产(包括成就与局限),又在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种新变。”“并由此开创了一个自那时起一直延赓至今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文集的著述,大多围绕沈从文及其周边展开。凌宇先生曾不讳言:“在我的治学历程中,沈从文研究堪称我的主业。”“但我并不为此后悔。就我的感觉而言,一个人一生做不成多少事,能把一件事做得较为出色,就很不错了。况且,对一个作家的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的工作,而认识人、理解人,则是人间一件至难之事”。更值一提的是,凌宇先生的沈从文和现代文学研究、对当代、古代文学研究的涉猎,以及近年来的诗词创作和书法,都流注着他一以贯之的学术立场:坚持人文传统和文化人类学视角、研究方法博采众长又自成一家、理性与诗情相交融(其学术著述始终倾注着深厚的人文激情,是“诗”与“真”的合一;其创作,又以学术思想为底色)。可以说,凌宇先生拥有的,是破界后的大文学观念,背后则是其精神风骨的凸显。在学术与创作中,先生始终存有一颗赤子之心,听从生命的本真召唤,既对人生深具悲悯情怀,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洒脱美。这是学术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大境界。(张森)
用户须知
出版社通过教客网下载电子书并起诉站长多次,本站随时可能倒闭。
诉讼案号:(2022)川01民初4401,(2022)川01民初4403,(2022)川01民初4403,(2022)川0191民初19351号, (2022)川0191民初19594号,(2022)川0191民初20457号,(2022)川0191民初20459号, (2023)川知民终373号,(2023)川知民终374号,(2023)川知民终375号, (2024)川0191民初15977号,(2024)川0191民初15979号,(2024)川0191民初15980号, (2024)川0191民初15981号,(2024)川0191民初15982号
- 找《凌宇文集 第2卷》,去就近图书馆。
- 本页面文字内容和图片来自 m.5read.com。
- 封皮图片引用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d6a6366646a636564675aa2a393ab95a899a6a195a69f373039373836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