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箭 时间之环
发现《时间之箭 时间之环》在 2025-10-28 可全文阅读或下载。
图书简介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由此重构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古尔德文风清晰、生动,极少拖泥带水,巧妙地引领我们穿越那些早已褪色的争论和观念迷宫。他以一种近乎抒情的激情,主张科学要有回溯性的宽容,反对将那些同样致力于真理事业、同样沉浸于其文化和时代的隐喻和假设的人塑造成英雄和恶棍的刻板教条。——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展开全部)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由此重构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古尔德文风清晰、生动,极少拖泥带水,巧妙地引领我们穿越那些早已褪色的争论和观念迷宫。他以一种近乎抒情的激情,主张科学要有回溯性的宽容,反对将那些同样致力于真理事业、同样沉浸于其文化和时代的隐喻和假设的人塑造成英雄和恶棍的刻板教条。——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纽约客》古尔德以明示和暗示的方式证明,科学是人类思想的创造物,而人类思想始终受到远离那些摆在科学家眼前的自然现象的压力影响。这部作品应该受到比思想史和科学史更广泛的读者青睐。——戈登·戴维斯(GordonDavies),《自然》古尔德解释说,你在教科书上读到的和老师告诉你的纸板历史其实都是错的。正如我们所期待的,这本书趣味盎然且通俗易懂。——尤金妮亚·斯科特(EugenieScott),《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关联书目《科学哲学导论》(第四版)PhilosophyofScience,FourthEdition《技术哲学导论》PhilosophyofTechnology《观念的发明者》(第三版)InventorsofIdeas,ThirdEdition《物理学的概念》(第五版)Physics:conceptsandconnections,FourthEdition《时间之箭,时间之环》Time’sArrow,Time’sCycle《现代宇宙中的空间与时间》SpaceandTimeintheModernUniverse《牛顿传》TheLifeofIsaacNewton《瓦特传》TheLifeandLegendofJamesWatt
用户须知
出版社通过教客网下载电子书并起诉站长多次,本站随时可能倒闭。
诉讼案号:(2022)川01民初4401,(2022)川01民初4403,(2022)川01民初4403,(2022)川0191民初19351号, (2022)川0191民初19594号,(2022)川0191民初20457号,(2022)川0191民初20459号, (2023)川知民终373号,(2023)川知民终374号,(2023)川知民终375号, (2024)川0191民初15977号,(2024)川0191民初15979号,(2024)川0191民初15980号, (2024)川0191民初15981号,(2024)川0191民初15982号
- 找《时间之箭 时间之环》,去就近图书馆。
- 本页面文字内容和图片来自 m.5read.com。
- 封皮图片引用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36761656b6a6164696458a0a191a993a697a49f93a49d3938383538303132